赵本山:从喜剧演员到文化商人的转型

来源: 互联网

说赵本山是**,是因为他坐拥亿万家资,更重要的是他创作了数以百计的喜剧小品和影视剧,为社会**了**丰富的精神**。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赵本山从央视春晚走向了全国,成为全国观众喜爱的喜剧表演艺术家。赵本山的喜剧小品妇孺皆知、美名远扬,连续多年获得**电视台春节晚会一等奖,获得了红笑星、小品王、土神、东方桌别林、中国笑星等系列美誉。

从一位贫穷农民家庭的孤儿成为雄霸春晚的小品王,如今已是年收入过亿的文化企业家,赵本山打拼了三十余年。一路风雨一路泪,一路辛酸一路歌,个中滋味酸甜苦辣,也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得到。这其中*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坐拥*额**的赵本山,他的发家之路并不是靠一般人所熟知的走穴、演出等手段铺就的,而是靠自己摸索出一套文艺生意经,走得是以东北方言为基础的乡土文化产业之路。

走进央视春晚是赵本山成功的关键一环。春晚让赵本山与电视结缘,而春晚每年惊人的收视人群使得赵本山有了*为强大和固定的观众基础,打响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人们认可他,喜欢他,不仅仅是停留在小品的层面上,他更是老百姓追求快乐的“草根文化”的代言人。久而久之,他在广大受众中,形成了一种无法排解的“角色期待”消费效应。一提到赵本山,大家*先想到的就是春晚小品王。过去的近20年来,每年的春晚几乎都会出现赵本山的身影,到后来用赵本山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是央视春晚吃惯了的那道菜,没有吃够的时候照样往上端。”正是因为这种消费效应和大众期待,使得赵本山完成了自身角色的转变。

赵本山进央视春晚,姜昆起到了关键作用。1986年赵本山的正式身份还是铁岭剧团的一名演员,演二人转《大观灯》技艺超群,连演200多场,轰动一时,竟有百名盲人砸场子,说要把赵本山眼珠子挖出来。有一次,姜昆带领**说唱团到铁岭演出,听当地人说还不如铁岭剧团演得好,就来看赵本山演出,二十多位北京艺人笑得全趴在地上。姜昆向他要了一盘带子,说要带回**电视台**上春节晚会,赵本山说他当时激动得连耳朵都在颤抖。

可是,没想到的是竟然四次遭到**。**次邹友开等三人在铁岭的招待所见了他,要他在房间里演一个节目,他说给你们三张票到体育馆看吧,那里***,当然三人拿了票也没看演出,扭头就回了。后来,邹还是把他召到了北京,但每年都被打道回府。有一年剧团让他带着十瓶茅台酒送礼,的确不知道往哪儿送,害怕被**,就在梅地亚宾馆一天喝掉一瓶,正好到了第十天被通知回家。回来对团长说,十瓶酒全送出去了,人家还是不喜欢我们的节目。更大的笑话是,1988年春晚已经定下让他参加哈尔滨分会场的演出,而且节目提前录了像,全铁岭的人都知道赵本山上春节晚会了,结果节目却没有播,失望中的赵本山却一直等到电视里打出“再见”。1999年的国庆晚会,赵本山**次在央视亮相,紧接着就是1990年春节,赵本山的《相亲》走进央视春晚,没想到一夜蹿红,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赵本山并没有满足于在央视的走红,而是依靠央视的宣传效应,选择了艺术产业化的路子。早在上世纪90年代,赵本山成立了自己的**家公司“沈阳本山艺术开发总公司”,亲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主要业务是文艺演出、广告和影视制作。受当时时代背景和市场的限制,不得不靠经营煤炭来解决公司资本积累问题,不过,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艺术产业的开发和追求,卖煤并不是赵本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因此他见好就收,很快便将主要精力和资本投入到了文化产业的开发上。

赵本山开发文化产业的思路可谓独辟蹊径。当许多人借助春晚效应四处走穴的时候,赵本山却在默默地开辟自身的品牌价值,依托央视春晚为他营造的得天独厚的大环境,开发和打造自己独特的产业模式,果断地触电荧屏,投资开发影视剧。他的**部电视连续剧《刘老根》于2002年在央视一套播出后,又先后自编自导了《马大帅》、《乡村爱情》、《东北大先生》等多部电视系列剧,并结合影视剧的制作,迅速在辽宁、吉林、天津、北京等地建造了刘老根大舞台,此举不仅打响了自己的品牌价值,更是打造了一个连锁式的大平台,将以二人转为主体的东北本土文化和特色方言传播开来,将二人转推出了东北、推向了全国。赵本山还十分注意品牌价值的保护,广为人知的“刘老根”品牌已经被赵本山在国家工商总局申请为注册商标,此举不仅有效保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也为品牌价值的累积找到了载体。几部影视作品为赵本山带来了*大的经济利润,为自己的公司赢得了充足的资本积累,也使他本人积累了如何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战经验。精明的赵本山就此走上了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一条文化产业链渐渐成形。

投稿作者:mobile_941591
首页 创业人物 文章详情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极速版 | 电脑版 | 客户端

电话:023-62873158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