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东峰,36岁,出身河南农村家庭。2000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成为南京药科大学研究生。凭借对科技产品的**研发能力,他*下3年研究生学习费用,还每月给家里汇*,挑起养家重担。2004年学以致用成立“南京泽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从蓝莓、黑莓、当归等果品、药材中提炼医药中间体,产品远销国外。
故事: 1996年,刘东峰揣着父亲东拼西凑的3800元*,来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交完学费兜里只剩80元,他决定用知识打工*取学费。大学4年做家教、市场调查、派送、推销等兼职,实现“自给自足”。毕业后他瞄准市场搞科研,2002年“五一”,他只用5天就完成某制药公司的技术项目,获得5000元报酬。孤军奋斗半年,他招了一位市场考察开发的员工。2006年,他的员工增至4人。年**算公司利润达120万。
“如果打工我不吃不喝干上50年也*不了这么多。”刘东峰此时发现“技术**转卖”**模式生命力短,一旦技术创新力减弱,公司就失去生命力。经过一番市场考察,2007年公司改变方向——发挥技术优势,从蓝莓等果品和一些**材中提炼医药中间体并加工,迅速开辟广阔的国内外市场。
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他的公司逆势成长,**200万元,职工月收入*高的达2万多元。36岁的刘东峰把河南老家的平房换成了别墅。刘东峰*深的体会是,企业要善于抓市场,中小企业尤其要会“捡宝贝”:大企业不愿做的项目,恰恰是小企业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