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理通常有两极。一端是自我,另一端是无我。心理中自我的一面将自己视为物质的和**的,通常是我们所有恐惧的源头。心理中无我的一面将自己视为精神的和联结的,并且是我们所有爱的源头。理性的选择取向往往落在自我与无我的中间。对自我与无我的关系,李嘉诚把握得非常到位,他做企业的理念就是“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同众多中国企业家一样,史玉柱建立了自我,可是却没有产生“追求无我”的冲动和欲望。他的**控股、对团队严格的控制等行为,就表现出了他内在的忐忑和不安。史玉柱是在人们追求**和价值实现上与他的团队产生了共鸣。现在的史玉柱是一个过渡。史玉柱是一个勇于自新的人。相信他会*终在积累**与提升国民福祉之间达成某种平衡。
与以恐惧为基础唤起的共鸣不同,马云则以爱为基础唤起了他的团队和社会的共鸣。只做对人类有益的生意,一下子就把马云与通常的商人区别开来。马云在缔造阿里巴巴商业帝国的同时,已经开始推行提升社会福祉的哲学。他不仅将注意力集中在团队建设上,??仅与客户、供应商和当地社群建立了战略联盟,同时还着眼为人类**福祉的商业生态链的建设。
马云在身体力行一种崭新的哲学:“服务的自由”。为他人“服务的自由”,是阿里巴巴的价值核心。马云在自己充分享受着为他人服务的自由的同时,还将这种自由无保留地转移给了他的团队,转移给了客户,转移给了投资人,转移给了相关利益者,而且还???过出席各种**把这种自由转移给了中国商人群体。作为回报,马云和阿里巴巴一刻接一刻地收获着创新和**力。阿里巴巴在服务于他人与共同体的利益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生存能力。使得个体与社会在充分自由的状态下达到了和谐。
马云注定将成为中国商业史上浓厚的一笔。不是靠他的物质**,而是因为他“让天底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阿里巴巴,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生活方式和命运。
史玉柱与马云,都可以作为中国企业家的转型路标。史玉柱在当下被接受的程度会更广阔一点。毕竟许多企业都面临着激烈的生存竞争。史玉柱那种心无旁骛专注于客户心智的战略和执行体系,以及那行之有效地区隔营销团队与现金流的办法,会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或许这是一个旧时代的落幕和一个新时代诞生:看重人脉关系的**代企业家正在淡出舞台,那些专注客户和行业的***企业家正走上前台;或许这是一个旧商业意识的消退和一个新商业意识的展开:从损人利己商业本能的日渐消退,到利他服务商业本能的日益强势。马云和阿里巴巴则向我们证实了,从利他“服务的自由”中,同样可以成长起伟大的***公司和***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