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欺生拒绝供货

来源: 互联网
7058 阅读

自幼在经商的家庭环境中耳濡目染,蒋雅芬总是不时发挥她的生意细胞。蒋雅芬永远都是用游戏里的虚拟货币换点卡、换装备,现实中一分*不用花,还能在游戏中“富得流油”的大富婆,在现实中蒋雅芬将这种经商天赋真正被挖掘,是步入职场之后。

彼时,蒋雅芬在某杂志担任时尚编辑,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充裕。淘宝网此时被人熟知,交易额和注册用户数量增长均达110%以上。作为乐于尝鲜的80后,蒋雅芬自然也成了淘宝大军的一员,利用闲暇时间将孩子和自己的一些二手物品放在网上出售。

出于心中一直以来对国货护肤品的怀旧情结,蒋雅芬在杂志中做了一期关于**国货的专题,并为此跑遍数十家大大小小的商场和超市,去寻找那几乎已经绝迹的记忆。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番辛苦,那些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黄底蓝边铁盒子、白瓶子,被蒋雅芬从各个商场的犄角旮旯搜了出来。

杂志一经刊出,引起了许多与她同样有国货情结的朋友的注意和兴趣,大家于是纷纷托她代购。蒋雅芬欣然接受了所有朋友的请求,那段时间她经常奔波于各大商场和邮局,进货、邮寄。一盒1.3元的香粉,往往被分装成好几个小袋子,一袋一袋封好,在淘宝上挂出1毛*的价格,卖掉,贴上8毛*的邮票,装进信封,寄到满怀期待的淘友手中,只为满足他们心中的一份执念。

此时,蒋雅芬只是纯粹为了好玩。兼职的头四个月,居然还意外地*了400元。

虽然蒋雅芬随便写篇稿也能*个好几百块,但远远比不上卖掉一两毛*的东西能带给她兴奋和刺激,就“像打了鸡血似的”。

令蒋雅芬真正决定把淘宝**货当成一份事业来做,源于2007年5月****报业集团下属《健康时报》的一篇对她国货小店“唐寄奴”的报道。报道一经刊出,小店生意一下子*爆了很多。

“我这时候才觉得还不错。”蒋雅芬在当年“五一”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次进货。

万事开头难。她几次联系几个品牌的国货厂商,试图直接从厂家进货,但都因为进货量太小而被厂家**。无奈之下,她只得找到二级甚至三级代理商,进了**批6000多元的货物,用微薄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利润开始了自己的国货淘宝店的生涯。她一人*挑大梁,承担了客服咨询、进货、包装、寄件、售后服务等全部工作。

投稿作者:mobile_941591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保证所有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对情况属实,对该内容进行下架删除。 [删除申请]
首页 创业人物 文章详情
咨询项目,请扫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
在线咨询
领取资料
微信扫一扫、长按二维码、点击“在线咨询”,发送项目名或品牌名,立即咨询加盟项目。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极速版 | 电脑版 | 客户端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