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钱不伤感情,熟人间的匿名借贷平台“友借友还”

来源: 互联网

打开“友借友还”App,我发现一个朋友的朋友发布了借*需求:“给狗*病已经花了3K多,还要花几K,但我不想放弃”。因为必须要读取通讯录才能使用,所以显示我们之间有5个共同好友。我能看到的关于这位朋友的朋友的基本信息是“女 85后 本科”,已经认证的信息包括身份证、手机、照片、学历——当然了,这些隐私信息我是看不到的。同样地,如果我要发布借*信息,也必须要完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学历信息等个人信息以及照片认证。

根据“友借友还”的规则,平台将收取本金的1%作为服务费,用户还款的方式等额本息,按月还款,年化利率 13%。此外,平台还会帮助用户催债,用户如果逾期不还款则会被**“社交信用炸弹”,平台不仅会采取法律手段还会将赖账信息同步至个人征信报告。这招确实比较有震慑力,因为这是一个熟人间的匿名借贷平台,任何人都不想自己的信用在朋友圈破产。

借*,是不同于众筹的概念。那么,既然是熟人间的借贷,而且还导入了通讯录,为什么还要匿名呢?“友借友还”的联合创始人郑小林说,中国人开口向朋友往往很难启齿。团队曾在年轻人当中做过市场调研,发现很多人不好意思向朋友借*,而如果有朋友来借*,则既不好意思**到期后也不好意思催款。如果变得匿名,则就省去了这么多尴尬。

郑小林之前在香港的美林、德意志银行等从事投资银行工作,帮助互联网公司上市,期间也接触了很多创业者,从而萌生了创业热情。“友借友还”的其他创始团队成员来自**、唱吧等互联网公司。

“友借友还”的主要目标用户在校大学生和刚毕业没几年的年轻白领,能够发起借款金额不超过 5 万,还款周期不超过半年的短期借款。不过,郑小林说,借款金额和还款周期以后会逐渐放开。

郑小林说,“友借友还”想做的是social + finance,去平台化,降低信息的不对称,从而降低借贷的成本,“我们希望吸引是高质量的借款人。”这也是所谓的“朋友经济学”。

风险控制是所有金融产品的重中之重。“友借友还”利用大数据进行风险控制,此外还与芝麻信用等合作,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并且通过社交关系的沉淀做反欺诈对比,通过社交关系提高还款意愿,从而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和转嫁给借款和出借人的高成本,进行风险控制。

“友借友还”在去年 6月份就成立了公司,但直到今年一月份才正式上线 App。半年多的时间里,团队一直在打磨产品,在风险控制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我们在安全方面做到了银行级别的安全加密”。去年 10 月,“友借友还”获得了来自晨兴创投、高榕资本的 700 万美元 A 轮**。

投稿作者:mobile_941591
首页 创业人物 文章详情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极速版 | 电脑版 | 客户端

电话:023-62873158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