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AT失败解析:求快惹祸 聪明人+好模式≠好公司

来源: 互联网

欧通国能登上胡润零售榜第三名,仅次于国美和苏宁,全凭他**的ITAT铁三角。ITAT远学沃尔玛,近学国美,他真正的创新是将无名的中小服装厂与空置的卖场实现的**对接。

欧通国抓住了两个发展机会: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中国服装外贸面临的挑战剧增,一大批中小企业想转向内贸而苦于没有品牌和渠道,生产能力过剩,又交不起商场入场费;另一方面,在过去几年中国地产疯狂扩张中,出现了一大批空置的商业物业,业主没有发展商业的实力和专业背景。

欧通国的ITAT模式目的在于为中小企业和拥有闲置物业的地产商搭建一个免费交易平台:生产厂家(供应商)负责供货,业主(场地提供商)负责提供物业场所,而ITAT则全面负责店面经营管理。

欧通国称之为“铁三角”,三方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物业业主承担浮动场租风险,供应商承担库存风险和物流配送费用,ITAT承担**费用和工资。

因为代销,只有销售出去的货物才给供货商结款,总销售额按比例分成,厂家占54%~60%,物业业主10%~15%,而ITAT则可获得25%~36%.

这个模式的逻辑结构相当简单,因而**,几近于妖:其一,极轻资产,开店成本极低(ITAT开一家分店的成本约一百几十万元),从而可以在短时间内**式扩张,形成覆盖全国的零售连锁网络,实现规模优势;其二,将绝大部分零售业态的风险都转嫁给供货商和业主,自己的风险很低。

因为代销,只有销售出去的货物才给供货商结款,总销售额按比例分成,厂家占54%~60%,物业业主10%~15%,而ITAT则可获得25%~36%.

然而从ITAT诞生以来,这个**的模式就备受质疑,而且在ITAT资金链断裂之后,这反倒成为证明欧通国使坏的证据,因为出事之后,他不用承担任何风险。

实际上,应该客观地看到ITAT的商业模式是符合时代消费潮流的,是有自身的逻辑和理性的。否则不会获得蓝山资本、摩根士丹利、Citadel和美林亚太的鼎力支持,注资1.2亿美元。

蓝山中国资本合伙人唐越一个小时就决定投资,他还宣称:ITAT可能帮自己*到10亿美元。趋于保守的摩根士丹利也跟风介入,这就说明这种模式很有成功的可能。毕竟,他们都不是傻子,欧通国也不是赵本山。

投稿作者:mobile_941591
首页 创业人物 文章详情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极速版 | 电脑版 | 客户端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