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客双雄:媚俗者生存

来源: 互联网

读客每本**书的诞生,都会经历一番超市大战。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去书店和超市蹲点,研究顾客怎么买洗衣粉,看读者怎么走近一本书、怎么拿起、怎么翻看、怎么购买,他的视线流程是怎么行进的。一个书店有20万种图书,在一个消费者经过的路线上,我们要和其它的书竞争,争的就是视线。《藏地密码》以有卖点的名字,醒目的封面(xi藏彩条)等,在浩如烟海的图书中脱颖而出。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做得不好都不行。有1万个人经过你,一本*好的书也只有1000人看见,100个人看第二眼,10个人拿起来,1个人买。西单图书大厦每天几万人进去,每天我们就卖几本,就成了***书。当当网上《杜拉拉升职记》是32次点击产生1次购买,《藏地密码》是10次点击产生购买。

更夸张的是,吴又和华楠给终端设计的广告语是:要想*得快,《藏地密码》摊开卖。我们强调永远要卖**本,卖了**本,等于卖了8本。

就是这样研究读者购买心理和购买流程,《黑道风云20年》刚上市两个月,销量就超过10万册,还获得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小说比赛**名。今年10月,《藏地密码》的英文版权将在法兰克福书展上签出。自从哈伯-柯林斯这家世界知名出版公司将电话打到******要买《藏地密码》的版权,已有海外公司来找读客要开发相关主题公园,影视版权、漫画版权也都在谈判。读客有一本以台湾为背景的书正在国**审查,华楠认为它将成为中国图书市场有史以来***的书

少林寺是读客下一个锁定的研发目标。他们重新调整公司结构,内部成立了少林佛学组、修禅组、武功组等,准备潜心两年,与少林寺文化传播公司合作推出一套少林武术禅修方面的系列图书。据说这套书将获得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新政策专项津贴。

拥有了快消品思维的杀手锏,中国图书市场在读客眼中遍地**。中国的稿源供应是非常充裕的,大量的好稿子没有被阅读,不是因为大家不愿意阅读,而是营销的问题,你没有给读者一个购买图书的理由。整个行业市场化太差,缺乏真正将读者作为消费者的认识。营销理念的落后,导致书卖不起来,导致整个文化产业都不行。

但是,读客在文化与商业的结合过程中会有冲突吗?

吴又说,读客是一个*特案例,其*特性在于是文化行业而不仅是出版行业完全按照商业规则来运作的公司。中国没有真正的本土的电影公司,很多电影就是导演的个人作品。我预言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马上将跨纪录地打破这种局面,它有充足的购买理由,有庞大的购买群,将成为中国电影行业一个真正意义的商品。

在**书领域一条道走到黑,知识分子、文化高端人群已不属于吴又的细分读者市场。这类人是靠豆瓣或同行推荐,是阅读很小的圈子,万圣书园的很多书只能卖几千本。如果你仅仅出满足知识分子需求的书,这个市场会越来越萎缩。

他对于媚俗也有了新的理解。在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媚俗(Kitsch,也译为刻奇)是个哲学概念。《现代英汉综合大辞典》解释,刻奇是指投大众所好的无美学价值的艺术或文学,拙劣的作品如果我们承认刻奇是我们时代的常规艺术,我们就必须承认它是任何审美经验的必然起点。读客决定继续刻奇下去。

投稿作者:mobile_941591
首页 创业人物 文章详情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极速版 | 电脑版 | 客户端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