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富豪的西安生活:买房时给我也捎两套

来源: 互联网

在清冽鲜橙味茶香的萦绕下,**李冬(化名)打开了话匣子。坐在自己拥有的这家西安酒店里,向记者娓娓道来那些关乎自己,或无关自己的往昔,他显得沉稳而静谧。倒是一些人和事,令听者唏嘘不已。

陕北榆林有南六县、北六县之分,大家熟知的神木、府谷、定边、靖边等富含能源的县城多聚集在北六县。其中子洲则是南六县之一,没有油,也没有煤。李冬就在子洲长大。在大多数孩子准备上大学的那个年龄,李冬步入社会并开始涉足煤、油。

1992年左右,李冬开始从“运油”做起。简单说,就是拉油!拉一趟1万元的油,*1000-2000元,即获得10-20%的利润。当然这是指情况顺利的时候,万一碰到运气差,装了一车水分超标的油,就砸自己手里了。

讲起当年如何“测评”油质的情景,李冬仿佛又回到过去,当时没有专业技术测探,主要凭自身经验和胆识去辨别油质好坏:用手抓点油,两个手指捻一捻,凭触觉感知水分大小!

而成就他人生“**桶金”的是,2004年他在府谷买的煤矿,当时主要为了给自己的焦化厂提供原煤。2005年3月卖了该煤矿,间隔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该煤矿从880万升值到2900万。

直到今天,他还难掩兴奋,对记者说,前阵子听说该煤矿又被别人转让了:这次是8.6亿!当问到是否后悔自己没将该煤矿持有到2009年时,他很轻松地回答说“无怨无悔”。他深知,并不是每个人在油、煤行业,都能碰上好“运气”。

在这行,成功者多,失败者也多。李冬回忆说,当时打油井风险很大。由于油层土质的差异,靖边打口油井需要成本100万元,定边则需300万元。“其中钻井环节,需100万元;接下来压炼、囤积需200万元。往往投下100万,还不能确定是否能打出油来。而投资者一般不懂行,全凭胆略来决策。

说起当年的穷,李冬颇有感触,“记得我姐从西安回家,带给我们一块面包,也就现在的汉堡大小,放在家里好几天,都干了,可是那香味,还是让人难以忘怀!”

投稿作者:mobile_941591
首页 创业人物 文章详情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极速版 | 电脑版 | 客户端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