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内部的说法,在考虑是否进行一项产品开发时,他们主要思考三个问题:用户是不是有需求?现有的产品是不是已经将用户需求满足得很好?**来做这个的优势在哪里?注意它们的排序:**的优势被放在了第三个被考量的位置。
就C2C这款产品,有很多理由可以说明**应该做它:C2C产品的本质是一个产品搜索;**被搜索的关键词中,有很大部分是产品搜索。但李彦宏关于它*直接的一个判断是:“C2C在中国只有很短的历史,目前做的公司还很少,这就意味着它一定是不完善的。”
如果一定要对**的产品脉络进行总结,那或许应该是:在信息搜索的基础上,逐渐强化各种人的关联。
一个相对明显的趋势是,随着网络业的发展,互联网由以信息为中心变成以人为中心,人的角色在网上越来越清晰,从博客等以人为主体的产品的兴起便可见一斑。早期,在**贴吧中,为了使产品简洁、功能清晰,**产品部门并不在其中加入签名档、头像等内容,而发现用户越来越多的“结识”欲望之后,**推出了**空间以及用关键词进行连接的交友产品。
在**的产品人员看来,在交友和未来的IM战略中,**的优势在于,点击每位用户个人描述中的关键词,便能找到有共同特点或兴趣之人——共同特征和共同兴趣是交友的重要基础,能解决现有IM工具无效沟通时间过多的问题。
如今,**的产品经理甚至会为一款产品缺乏人际交互的品质而淡化一些功能。在**2006年推出的新产品**空间之中,有刚加入**的工程师提出建议,希望空间的相册能做成Flickr那样的图片交流社区。产品部门的人用分析数据表示:在Flickr中,只有极少数的图片形成了交流,而大部分人只把它当成存储照片的空间,并未形成一个真正的图片社区,除了炫之外并不实用。
当然,一个大有诱惑的话题是:当**不停进入其他领域,它会不会成为一个中国的微软?而当它进入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地盘,会不会让这个行业的重量级选手产生新的合纵连横?
可能性并非不存在。在整个行业都已意识到搜索引擎的战略地位时,重量级的选手总要在**和Google之间做出选择。很长时间以来,阿里巴巴始终是**和Google的广告大客户,但当**进入C2C领域,至少淘宝的广告投放就会不可避免的倾斜——没有人会甘于用自己的资金将对手养胖。
同样重要的是,马云和马化腾都有充足的资金,这就意味着他们有时间与耐心,去打一场漫长的搜索战争。至少目前看来,马化腾对韩国搜索公司的研究已经有了不少心得(请参见本期另一篇封面文章《后企鹅时代》)。
对于这些猜测,李彦宏说他在媒体上看到很多,但是在业界的交流中没有听到。“难道像**这样的公司,就不能去创新,不能去做一些新的东西了吗?”李反问。他也回避了IM产品会不会明确给出挑战腾讯信号的问题,他说:“腾讯已经在用Google,这个对我们来说没有本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