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乐平市镇桥镇塘湖村数百名创业者自驾车前往浙江绍兴,开始新一年的异乡打拼。与其他异乡创业者不同的是,他们在外主动抱团发展,共同闯出一片新天地。海南种水果,厦门种蔬菜,在繁华的深圳搞印刷,到京城卖蔬菜……在一座座陌生的城市里,江西人却拥有由家乡人组成的多个“村落”,没有太多失落,也体会不到那种人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异乡种菜到处闻乡音早春二月,在厦门市高崎**机场附近的中浦村菜地,各类蔬菜郁郁葱葱。菜地四周的城市商业味十足,尽显繁华。来自金溪县浒湾镇的乐小雷就是这里颇有名气的“土**”。乐小雷今年40岁,早年在广东务工,5年前,通过堂兄的张罗,他带着老婆和读小学的儿子来到厦门种菜。在这里,夫妇俩辛勤劳动,除去必要开销,一年净*七八万元。
乐小雷说,他租种了3亩旱地种菜,每年交纳近万元的承包金,就可以成为这片土地的暂时主人。夫妇俩分工明确,乐小雷负责种菜和采摘,妻子搞销售,还要做好饭等丈夫和孩子回家吃。居住的简易砖混小屋,搭建在菜地一角,一家人就这样过着田园小日子。乐小雷介绍,在厦门中浦村有近400名金溪人在这里生活,大多数人租地种菜。厦门市马垅街菜市场,很多卖菜的都是抚州人。他乡打拼靠的是抱团取暖浙江绍兴市越城区袍江,来自我省的经商者多达5000人。他们在袍江文化城从事布匹销售,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千万**,靠的也是老乡抱团发展、培育市场。
“每年春节,这里就成为空城。”来自乐平市镇桥镇的黄先生这样形容江西人在当地居民中的比例。*近10多年来,乐平市镇桥镇人通过“亲帮亲,邻帮邻”的模式,带动了镇里许多人到中国*大的轻纺城绍兴创业。共享市场,形成良性发展,走出了一条物流、销售、服务等环节全面畅通的发展之路。在当地,很多餐饮、小百货都是江西人经营的。“别看我现在住的房子条件不是很好,在乐平老家,我盖了一栋三层的房子,光是装修就花了20万元。”老黄说这话时,既自豪又怅然。在绍兴市袍江,就连开小食店、卖菜卖水果也是江西人*常见的职业,逐渐形成江西人生活圈。江西话成为这里的主流方言,巷子里传来的都是江西话。
呈现“一镇一品”新趋势吉安市长塘镇原本是一个贫困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几百元。20年后,这个原本只有3万多人口的小镇,却有5300多人长期在北京贩菜,揽下京城五成以上宾馆、酒店的蔬菜业务,每年寄回家乡的汇款逾亿元。他们大都集中在北京市郊的丰台区卢沟桥乡,在当地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吉安村”。玉山县有11万农民常年外出务工,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成为自主创业的**人物,带动了“樟村橱柜”“南山高空栈道”“紫湖家具”等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规模产业迅猛崛起。如今,玉山樟村人创办橱柜销售、材料配件等橱柜企业1200余家,规模橱柜生产厂300多家,遍及全国28个省市,*占全国橱柜行业60%市场份额,年产值60亿元。抚州临川大岗镇印刷称雄深圳。该镇有6000余农民在深圳从事印刷业,开办大小印刷厂100多家,年收入超过3亿元。
近年来,从原来的分散经营变成集中管理,从单打*斗到抱成一团,我省不少在异地发展的农民,积极推行“组团式开发”,纷纷将创业触角伸向全国各地。对此,省社科院**指出,***农民工通过“抱团”合作的方式,主动培育并**市场,不仅共同抵御风险,促进自己的发展壮大,还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呈现出“一镇一品”的可喜局面,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