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海龟”归国创业代表人物——杨崇和

来源: 互联网

今年12月,澜起科技联合清华大学、英特尔公司发布津逮CPU生态系统。澜起科技从2004年成立至今,有着**的前世今生。而这个如今能够与中国高等学府——清华大学以及**大型半导体公司——英特尔合作的公司背后有位不得不提的人物,那就是澜起科技董事长——杨崇和。今天,与非网《芯**》系列就带大家去认识认识这位国内芯片设计行业的“海归**人”。

澜起科技“史前海龟”归国杨崇和于1981年赴美,1989年获得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微电子学博士学位。彼时摆在杨崇和面前的有三个选择:一是去纽约的飞利浦实验室,二是去德克萨斯的德州仪器,三是去硅谷的国家半导体前两家是赫赫有名的大公司,待遇条件十分优厚,但他*终因为硅谷的创业环境和学术氛围而选择了硅谷。在硅谷一工作就是5年,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杨崇和认为,在硅谷的5年对他来说是一个快速积累知识和能力的过程,除了这些之外,有两条经验更是令他受益匪浅:一是硅谷的高科技精神,也是一种对工作的态度。杨崇和介绍,这种对高科技事业执着的工作态度在硅谷以外的地方是看不到的。硅谷的工程师在接到一项任务时不管有没有压力都会尽快完成,而不会为自己的加班费斤斤计较,也不会介意自己的付出**是否看得到。那时做项目的时候通常是两天才睡一次觉。二是对市场的敏感度。在硅谷的公司跟随市场,什么有市场就去做什么,没有市场就算技术再牛逼,也只是纸上谈兵,根本无人问津。再者风险投资公司的耐心非常有限,一年半年做不出有市场的产品就支撑不下去。在硅谷讲求速度,时间拖得越长成本就越高。杨崇和曾表示,在硅谷的5年学到的东西让自己受用一生。

在硅谷工作的第5年,也就是1994年,杨崇和作出了一个令朋友们意外的决定——回国。要知道当时硅谷正值IC设计*热时期,相关人才待遇丰厚,而当时中国半导体产业却不甚明朗。杨崇和却不这么看,虽然隔海相望,但他认为自己在看中国的IC发展前景时,较为宏观和理智。他相信中国的**人才和*大市场终将带动整个IC业。而且从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等地IC产业的发展过程来看,中国大陆没有理由不能将IC产业发展起来。抱着这样一颗“中国芯”,以及对中国古代艺术的浓厚兴趣,杨崇和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归国之路。后来,在2002年的一次采访中,杨崇和提到,“在前两年硅谷*热的时候,同事朋友们都笑话我回国走错了。上个月我去硅谷开会,他们又认为我回国走对了。其实我从1994年回国以来一直就没有后悔过,因为我坚信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一定会发展起来,中国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杨崇和归国的本意是创业,由于当时条件不成熟,缺人,缺环境,更缺具备**视野和经验的协作者。因此,他在上海一家合资企业——上海贝岭微电子蛰伏了几年。杨崇和的创业之路适时抓住创业时机1996年,国家启动微电子投资的**项目——909工程,并因此成立了上海华虹集团。杨崇和“嗅”到创业的时机到了,他与当时的电子部**交流了以硅谷模式在中国发展IC设计企业的想法并得到了肯定的答复。有了天时地利之后,就剩下人和了,杨崇和找到了自香港留学的岑英权博士及自台湾留美的黄浩明先生,三人合作,经过半年多的准备,新涛半导体在硅谷注册成立。

新涛科技可以说是内地**家合乎“**惯例”的IC设计企业:率先引入风险投资,定位自主设计。1999年4月新涛便拿下了日本松下公司的订单,开启了中国IC出口发达国家的先河。新涛的成功是来的很快的。在2001年,也就是成立的两年后,它就被美国IDT公司以8500万美元现金高价收购,相当于当时新浪和搜狐在纳斯达克市值的总和。这桩并购给投资人带来了近10倍的回报,名列当年中国10大并购案,刺激了其他海内外资本的神经——国内芯片设计业由此进入快速膨胀期。2004年,也就是新涛被并购、杨崇和依据协议在IDT工作三年之后,他又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创业。创办了第二家公司——澜起科技。

投稿作者:mobile_1003713
首页 创业人物 文章详情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极速版 | 电脑版 | 客户端

电话:023-62873158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