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家”的37名老人中,101岁的傅清英老人格外引人注目。只见她背不驼、眼不花、耳不聋,精神矍铄,喜笑颜开。已是五代同堂的她,本来可以在自己家里与上百个儿孙安享天年,但自从村里建起颐养之家后,傅清英在家待不住了,拉着77岁的儿媳妇昌连秀一起加入进来。“看到这里的老人相互有个伴,生活上有人照顾,不会感到孤*,而且伙食还不错,我就来了。我喜欢过这种天天过年一样的日子。”老人乐呵呵地道出了心声。
10月13日,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金星村颐养之家的老人正在观看志愿服务队编排的新余采茶戏。该镇经常组织文艺演出小分队深入全镇各个颐养之家进行慰问演出,送上精神食粮,深受老人们欢迎。
像傅清英这样喜欢“天天过年一样的日子”的老人,在新余市还有7233位。去年以来,该市以“党建+”为统领,在全国*创“党建+”农村居家养老模式,为老人提供日间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服务,已建成颐养之家565个,实现410个村全覆盖。“党建+颐养之家”成为“老人开心、子女安心、组织放心”的“三心”幸福工程。
山里颐养之家的老人在看戏曲
充实“党建+颐养之家”具体内容,增强“入家”老人的获得感
“颐养之家办得好,照顾老人很周到;**三餐吃得饱,比家生活还更好;一荤一素一个汤,脸上长得有红光……万分感谢**党,和平****长。”这*顺口溜,出自渝水区良山镇黄虎颐养之家86岁高龄老人龚才再之手。这*简朴通俗的小诗既把颐养之家老人的获得感凸显得****,又表达出老人们对党组织的感激之情。
据了解,新余市农村年满73周岁老人,或者留守、*居及生活困难老人,只要身体状况正常、生活能够自理,都可自愿、就近、就便加入颐养之家。在生活和伙食标准上,颐养之家按照每位老人每月不低于350元进行开支,**每天有鸡蛋牛奶,中晚餐至少有“一荤一素一汤”……而这笔费用一般由老人自缴200元,市、县(区)两级财政各补贴50元,以及乡、村两级自筹不足部分组成;生活困难的老人则可以免费“入家”。
为破解农村养老难题,新余市从去年12月开始筹划,统筹运用农村各种资源,在全市农村范围内推行“党建+颐养之家”工作,为“入家”老人提供一日三餐、娱乐休闲等服务,为农村老人**相互关照、相互帮助、消除孤*、快乐生活的环境。不到一年的时间,这项工作就像熊熊烈*,迅速燃遍了新余山川乡野。
分宜县分宜镇角元村的颐养之家,原来是村集体闲置房产,经过装修、改扩建,无偿提供给颐养之家使用。像角元村一样,新余市坚持“有公房的不租房,能租房的不建房”的原则,鼓励优先利用闲置的村级活动场所、小学校舍等集体房屋资源进行改扩建,因地制宜解决建设颐养之家场所来源问题。目前,全市已建成的颐养之家,37.7%为集体闲置房屋,12.7%为爱心人士无偿捐赠的房屋,49.6%为租用闲置民房。
颐养之家办起来了,但如何管好是个难题。新余市注重发挥“入家”老人自我管理作用,选好“家长”管“家”。各乡镇注重挑选有威望、热心公益、身体条件允许的老党员、老干部担任“家长”,实现颐养之家由组织管理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保护、自我教育转变。渝水区罗坊镇开元村建立了“老人自我管理为主、村级监管指导为辅”的运行模式,由“入家”老人组成的颐养之家理事会,小到买菜用餐搞卫生,大到各项财务支出,都由理事会具体负责。
将党建工作融入民生事业,找到“干点”与“盼点”的*大公约数
渝水区欧里镇堎背村村民张耀华常年在城里务工,70多岁的老父亲在家没人照料,他很是放心不下。自村里办起了颐养之家后,经老人同意,他很快将父亲安顿“入家”。他说:“自从父亲进了颐养之家,饿了有人知、病了有人管。通过村里的颐养之家微信群,还能够实时了解情况,从此没有了后顾之忧,自己也能够更加安心地工作了。”
儿行千里忧父母。随着农村青壮劳动力普遍进城或外出务工,农村留守老人日益增多。他们虽然有儿有女,却很难过上儿孙绕膝的生活,有的甚至连一日三餐热饭热菜都难以保障。为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和外出务工子女的后顾之忧,新余市注重从硬件条件和软件设施上双管齐下破解难题。
要有厨房、用餐室、文娱室、一块室外活动场地;要有一套相对齐全的炊具、冰箱、消毒柜;早餐要有一个鸡蛋,中晚餐至少要有“一荤一素一汤”……在这些强制性硬件条件的背后,体现了新余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入家”老人的殷殷之心、切切之爱。
“入家”老人大都身患大小疾病,新余市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养乐结合”的养老模式,定期为老人开展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一揽子”解决颐养之家在运行上存在的管理、医疗、安全等方面问题,切实提升老年人幸福生活指数。
注重一日三餐,更加关注精神慰藉。为帮助老人们排遣寂寞,新余市在党员中开展“志愿者献爱心”活动,在校园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在宣传文化系统开展“送文化进颐养之家”活动。渝水区水西镇江边村76岁的李伟发老人,去年8月妻子不幸因病离世,老人陷入极度悲伤,每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还患上了抑郁症。该村党员干部和颐养之家的“入家”老人天天陪他聊天,对其耐心开导,不久后,李伟发老人的身体状况神奇地出现转机。
从选址布点、场所建设,到日常管理、完善制度,再到提升服务、营造“家”的氛围等各个环节,“党建+颐养之家”工作打破了“就党建抓党建”的自我循环,将党建工作融入民生事业,找到了党员干部“干点”与群众“盼点”的*大公约数,进一步拓宽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渠道,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水平在群众的检阅中得到了提升。
形成尊老敬老好风气,汇聚起“新余有爱”的强大正能量
在分宜镇水东村村口,一栋黄绿色的两层小楼非常显眼。正值中午饭点,一位戴着眼镜的男子正在招呼“入家”的15位老人用餐。这位男子叫孔新生,今年38岁。老人们说,为了村里办颐养之家,他把这栋房子“捐”出来,不收一分钱房租。
孔新生告诉记者,他一直在外面做点小工程,前几年把家安在县城,老家这栋房子一直空着。今年年初,看到其他村都建起了颐养之家,他毫不犹豫地将这栋两层小楼腾出来,并自掏腰包8万余元对房子进行了改建装修,购买了全套生活设施,交由村党小组负责管理。
“党建+颐养之家”开展以来,社会各界联动起来,积极捐款捐物,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新余城乡蔚然成风。“不做好事不好意思,做点好事不够意思,多做好事才有意思”,成为渝水区水北商会为颐养之家做好事办实事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在水北商会典型的示范带动下,新余市本土民营企业家抱团支持全市颐养之家建设,回报家乡的热情高涨。目前,全市本土民营企业家等各界爱心人士,共为各个颐养之家捐款1600余万元。本土民营企业家们表示,在农村建设颐养之家,为他们直接支持家乡的养老事业,回报家乡的老人搭建了一个好平台。江西金土地集团一次性向全市颐养之家捐赠50万元饮品;界水有机蔬菜协会给6个颐养之家全年免费供应蔬菜;分宜县凤阳镇东山村村民组建爱心送餐小分队,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还有许许多多村民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向颐养之家捐赠鸡蛋、蔬菜、大米、柴*等生活用品。这些爱心善举,在全市汇聚起一股“新余有爱”的强大正能量,有效推动了尊老敬老良好民风形成。